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
又到一年清明时。
4月4日,清明节前夕。位于眉山天府新区牧马镇的莲花公墓,不断有人走到各自亲人的墓碑前,悼念祭拜。
但在公墓内,有着这样一块特殊的碑。上面刻着的不是1位逝者的名字,而是刻了111位逝者的名字,这是属于眉山市全体遗体器官捐献者的纪念碑。正是这方小小的纪念碑,安放了这111位逝者家属的厚重的思念和无限的哀思。
当天,四川省眉山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第三届“生命 遇见”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。20余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代表和捐献登记志愿者代表,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纪念碑前,默哀献花。一支支菊花簇拥着纪念碑,仿佛是在这儿盛开的一样。
缅怀纪念活动现场
捐献者家属献花
与往年清明前夕阴沉的天气不同,今天的阳光格外明媚。但这份悲恸无须天气衬托,便已足够沉重。前来纪念的家属们表情凝重,在碑前放下鲜花后,缓缓绕到纪念碑后面,小心翼翼地寻找自己亲人的名字。
从2010年到2022年,从上到下,12年来111位捐献者的名字快刻满了整个纪念碑。有人蹲下身来,细细寻找;有人则站在侧边,想看却又不敢看。而当目光与亲人的名字相遇的那一刻,家属们再也忍不住,哭了起来。他们或掩面抽泣,或抱着旁边的亲人痛哭,悲伤的情绪感染着附近的路人,引得一片伤心。
纪念碑前“开满了”鲜花,还有家属放上了亲人生前爱喝的饮料。
对于金怀斌来说,他的悲痛是“双倍”的。这块纪念碑上,有着他两位亲人的名字,分别是他的父亲和爷爷。“我父亲是2021年去世的,我们遵照父亲的遗愿捐出遗体用于医学研究;我的爷爷是2012年去世的,遗体捐给了华西医院,器官也捐给了其他病患。”金怀斌说,不仅如此,他们一家四代九口人都已全部登记了捐献遗体器官。“这是一件很有意义、也很有价值的事情。”
的确,这些捐献者来自不同的家庭,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境遇,但在生命的终点,他们都选择了用大爱重新诠释生命的意义。“为捐献者立碑,是为了让他们的家属有缅怀纪念的场所,更是为了向他们表达尊重和敬意。”眉山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建说,近年来,随着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,以及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,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遗体器官捐献中来。
默哀致敬
截至目前,眉山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达到10179人;其中,实现人体器官捐献75例,遗体捐献25例,眼角膜捐献29例。“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缅怀纪念活动,号召更多人参与到人体器官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,延续生命的意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