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花风起,又至清明
古韵市集、鲜花祭祀
……
北京经开区营造“绿色清明 ”新风尚
在荣华街道
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
带领居民沉浸式体验“绿色清明”
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
在鹿圈陵园
通过设置标语、纸钱换鲜花等举措
将“绿色祭扫”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市民,“古韵市集”沉浸式体验“绿色清明”。
看演出、品春茶、穿汉服、享春光……4月5日,在国锐广场,荣华街道举办“忆满京城 情思华夏”2023年“我们的节日”清明系列文化活动。活动以“梦寻宋韵”为背景和依托,采取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模式,打造“穿越宋代”为主题的“古韵市集”,将清明节日、节气之美送到居民身边。
当天,活动在轻歌曼舞中开幕。伴随着悠扬的古风韵律,《纸扇书生》的舞者们身着古装、衣袂飘飘,用一把扇子演绎出谦谦君子的意气风发,《踏歌行》舞者则两脚踏地为节奏、身姿摇曳为韵律,将一幅少女出游的欢乐景象展现得活灵活现。诗情画意的舞蹈让清明节以春回踏青的悠扬,以思念感怀的委婉向居民走来。精彩演出过后,活动另一个主题板块“文化漫市集”亮相。
现场可以看到,该市集集书香文化、节气文化、志愿文化、潮流文化于一体,复刻宋代清明时节手工、美食、服饰、生活等场景,将宋代文人典雅美学和清明自然节气相融合,给人以梦回大宋的沉浸式体验。丰富的活动内容一开场便引发居民的浓郁兴趣,12个摊位个个人气火爆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古韵市集”只是荣华街道弘扬清明节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。该街道还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推出“寻梦宋韵”线上互动游戏,通过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模式,弘扬和传播传统节日文化。“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、缅怀先人的节日,同时也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,今年,我们深入挖掘清明节日文化和精神内涵,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普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”荣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。
鲜花寄情思
传递“绿色祭扫”新风
4月5日,北京经开区鹿圈陵园迎来清明祭扫高峰。现场可以发现,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、文明的祭扫方式,以鲜花等无烟火祭祀方式缅怀逝者、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。
当天早上7:30左右,鹿圈陵园已陆续迎来进园祭扫的市民,两侧道路停了不少车辆,除了私家车,还有公安、消防、120急救车等应急保障服务车辆。现场可以看到,陵园内外“提倡文明祭扫 保护生态环境”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,并设有电喇叭反复播放文明祭扫倡导。同时,把水果、点心、鲜花等作为祭扫替换品,成为很多市民的新选择。
陵园入口处设置了免费鲜花兑换点,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一步传播“无烟祭扫”“绿色祭扫”理念。不少市民主动到兑换点换取鲜花,响应绿色、文明祭扫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:“我们每年都会准备五到八千枝菊花,这几年可以感受到选择无烟、文明祭扫方式的市民越来越多了。”
据了解,为保障清明节祭扫平稳有序,经开区成立清明祭扫服务工作临时指挥部。由社会事业局统筹协调交通大队、消防救援支队博兴路消防站等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镇等15家成员单位,出动警力、人力,在鹿圈陵园出入口处等增加工作人员,严格落实管控责任,维护祭扫秩序,重点做好服务保障、人员分流、交通疏导等,同时加强巡查,安排专人进行服务保障巡查。